学生实验工作总结

时间:2025-04-08 11:10:21
学生实验工作总结

学生实验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实验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实验工作总结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不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渗透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无论怎样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为了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和教育局的有关精神, 化学的实验操作考试已成为中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几年的实验操作考试中, 我都有幸参加了其监考工作。在监考的过程中,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无惊喜地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对实验的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上,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学生整体的实验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这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及正确性。

然而,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化学实验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

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

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一门启蒙性的基础课程,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我们在这个阶段要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操作技能、学习方法。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奇妙性、趣味性、生动性,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 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惊奇。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对未来的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面,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范演示,精彩登场。

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 详细地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地介绍、机械地表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如果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像、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亲自动手,记忆深刻。

由于实验条件不完善,器材、药品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像、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人对实际操作的东西遗忘最少,两天内仅遗忘10%左右,记忆量达到90%左右。由此可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不仅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牢固、更准确,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3.反复强调,形成习惯。

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 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 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欣赏。

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 学生们往往只重视结论:碱加酚酞指示剂变红色,滴加酸中和后溶液变无色,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观察。比如:滴加指示剂时,碱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是慢慢变红,还是突然变化?滴加指示剂的量不同,或者碱的浓度不同,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相同吗? 加酸中和时,碱和指示剂溶液的红色是怎样消失的? 是慢慢变浅还是突然消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质量。其次要观察反应物的的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再观察反应中的现象,这是化学实验观察的重点,包括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燃烧、气泡、气味、沉淀等。最后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质量的变化等。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美好、奇妙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且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可以排除谬论,发现真理。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学生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己的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 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 在学生化学实验中, 教师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好指导和转化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运用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使他们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此处隐藏2352个字……和指导。

8、科学有序地组织了学生身体状况基础测试。对468名学生的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实验的评价、总结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二、扎实工作、深入研究、确保实验取得实效

1、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过程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原则和待人接物方式。同时,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我们所说的社会适应不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而是一种坚持正义的社会适应,它是不失做人准则又能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综合能力。它应该是人的智商、情商的有机结合,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衡发展的良好体现,是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说社会适应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体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永远无法回避的课题。

2、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渠道──体育课堂。

创建机会,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

(1)自我意识(自信、自主、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推荐等);

(2)互助意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合作精神);

(3)群体意识(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

(4)集体意识(榜样作用、荣辱意识、协调意识、遵规守纪等);

(5)时代意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经济意识、时事政治等)。

3、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验的意认。

(1)社会适应能力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已充分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认为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科学的、可行的、符合实际的。

(2)社会适应能力与教科书。

教科书中拥有大量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尤其是各种游戏内容的设计更加体现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是其中的微机等高科技引入课堂,更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当然教科书中部分内容与我地区的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创编适合我地区、我校的教学内容来补充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社会适应能力与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中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和意见,说明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做法,对广大教师将带来重大的影响。教师用书是教师的好参谋、好帮手,我们将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教师用书,上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来,取得课程改革和该实验的成功。

三、层层推进、触类旁通,促进体育工作的整体提高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加上本课题实验的启动,我校的体育工作已全部落到实验中来。

学校利用实验先后召开多次会议。

学生实验工作总结5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本学期,生物实验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各位生物教师的配合下,各项实验开展得井然有序。现在把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实验教学工作方面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一天前,分组实验两天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本人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还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及时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实验中对有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实验完毕时,让授课教师及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二、实验室的管理方面

对生物实验室药品与仪器的领用、归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始终很好地实施。对药品的保质、仪器的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及仪器的损坏。加强日常对药品、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延长其寿命,为学校成本开支的节约作出了自己的一分力。如对显微镜、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

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对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进行独立存放,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做严格登记,切实保证此类药品的安全使用。

做到购物有登记,账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练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对玻璃器皿、玻片标本的破损给予相应的赔偿,对生物仪器设备的损坏及时报废,并登记在册,在一学期结束之际,及时向总务处提交报损、报废记录单,同时申请购买缺少的生物仪器和所需的化学药品,以确保下学年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定期对生物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学校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三、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一)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

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二)注重实验引导

知道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具到,事无巨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四、存在的不足

在引导学生操作方面,采取的措施还是不够科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不是很理想。同时,由于课时少,实验室设备简陋,在分组实验中时间不够,影响了实验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实验教学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

《学生实验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